中国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50%
10月14日,恒大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民营经济报告:2019》(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在税收贡献、投资、专利发明和就业存量上均有亮眼的表现。
报告显示,民营经济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从“0”到“56789”的成就,分别为民营企业税收贡献超50%、民间投资占比超60%、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超75%、民营企业就业存量占比近80%、民营企业数量占比95%。
民营企业数据亮眼
根据报告,民营企业是政府税收和国家财力的最大贡献者,2019年1-7月税收占比为56.9%。
在制造业投资中,民营企业是投资的最大推动力,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超85%。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是城镇就业的最大保障,民营企业就业增量占比超100%。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就业人数42462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占比53.4%,全部民营企业占比近80%。
从税收增长率来看,2019年1-8月私营企业为4.9%、涉外企业为-4.9%、国有控股企业为2.1%;从税收总额比重来看,民营企业占56.9%。
展开剩余7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原主任陈永杰于10月12日在岭南论坛上对此总结道:“民营企业用了不到30%的企业矿产资源,不足40%的信贷资源,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就业数量等,大量的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在我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了中坚和主力的角色。”
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国有企业普遍受益,ROA(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显著回升;而民营企业受环保督察、融资收紧等因素冲击,ROA和ROE明显回落。即便如此,2018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依然只有私营工业企业的60%左右。
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同时陈永杰还提到,我国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高度重合的基本国情。他举例说道,中国企业市场主体一共有1.1亿个,其中企业数量超过3500万家,这些企业当中95%以上为小型企业,严格来说99%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而小型企业当中有95%以上为民营企业。
金融业和企业应共同成长
近来,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专家呼吁要关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问题,但作为提供融资的银行却有不一样的声音。
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健华表示,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存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让他们融资便宜是不现实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运用金融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自身质量。“能够活下去的企业都是有质量的。”张建华说道。
央行行长易纲曾在第十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指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注册三年后的小微企业还正常经营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换言之,为小微企业贷款是有风险的。
易纲行长列举数据称,2018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2.75%,比大中型企业高1.2个百分点。
张建华对此进一步解释道:“这意味着企业经过3年一轮的筛选,银行提供服务的企业中有70%的概率是可能失败的,银行是无法承受60%至70%的违约率,往往超过2%的违约率银行就有风险了。”
张建华认为,作为银行来说,众多的小企业不是天生的对立,而是坚强的伙伴。“我们始终认为企业是我们的客户,金融业和企业是共同成长的过程。银行不是对小微企业有歧视,而是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面临更多的风险。克服风险需要好几家机构搭台来共同做这个事情。”
降低人为隐性成本
在中小微企业群体中,呼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呼吁时有传出,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提出不同的看法。
“当前我们需要降低的是系统性的制度交易成本,即降级人为隐性成本。”肖耿表示,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直都高,由于以往社会的企业经营回报率高,企业能够承担高融资成本。
“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能够解决民营企业遇到风险后的问题,以及他们冒险失败后谁来管‘我’的困惑。”
报告指出,当前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依然遭遇显性或隐性的所有制歧视,如:政策上民营企业尚未获得完全公平公正对待,融资上民营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所有制歧视等。
报告指出,当前金融机构愿意为国有企业其提供充足且廉价的资金支持,从而对民营企业造成挤出。
近期在金融去杠杆、信用扩张放缓的背景下,民企融资环境恶化。民营企业贡献了国民经济的“56789”,却只占用了40%左右的信贷资源,与其经济贡献完全不匹配。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