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河南开封市通许县政府文件成空文 土地证“难产”拖垮民企

2019-01-03 21:21:12来源:人民网  

“如果顺利拿到土地证,银行贷款的死结紧跟着就会打开,目前有现成的设备和工人,企业还有死而后生的转机。”张全法说,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拿出扎扎实实的举措。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了一些。在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的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院内,白雪覆盖着厂内的大片麦苗,一栋裸露的车间内堆放着生锈的纺织机器,在冷风中煞是刺眼。

“在搬到新厂房之前的几年,公司还很红火,销售额曾突破1亿元。”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老员工孙鹏峰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本有2000多名职工的厂子“突然死亡”。

面对企业停产的窘境,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全法坦言:“想活,债务如山,政策无实,融资无力,活不成;想死,连带清偿,银行追债,法院追责,死不了。民营企业生存之路何其艰难……”

对此,通许县政府认为企业违约,反映内容并不属实。近日,人民网记者来到通许,进行了调查走访。

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鸟瞰图 霍亚平 摄

“退二进三”的搬迁路

提起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通许人并不熟悉。但要说通达纺织总厂,当地人都会翘起大指姆。这个始建于1970年的老国企,曾经是地方纳税大户、用工大户。孙鹏峰就是1992年进的厂,成为了旁人羡慕的对象。

2000年12月和2002年12月,开封通达纺织总厂两次进行改制,成立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变成了民营企业。

先天不足,“娘胎里”带来的就是沉重包袱。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全法介绍,公司改制时便已背负了改制前既存的2025名国有职工和3200多万元的净债务。

而由通许县副县长郑华腾签署的《情况说明》显示,该企业改制时有在职和离退休职工1081人,净资产为负690万元。

企业负重前行的同时,根据“通办【2010】2号”文件精神,县城以内的工业企业可以自愿提出“退城进园”。

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称,企业“被自愿搬迁”后停产,搬离了紧挨县委的黄金位置,来到了厂区目前所在的产业集聚区。搬迁之路从开始,就不平坦。

如今,老厂区成为通许县的商业地标“紫荆华府”。而“进园”后的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一栋厂房出租,另一栋厂房建了一半,里面堆满了废弃物。

新厂应有新气象,为何成了这般光景?张全法说,新厂仅仅拿到了85亩地,与政府承诺的150亩相去甚远,更主要是没有拿到土地证。这导致了企业融资难,股东由此缺乏投资信心,新车间建设、设备升级改造等各项工作被迫搁浅。

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工人们等来的却是漫长的“待岗”。孙鹏峰等五十多个工人是幸运的,他们在租用厂房的安彩纺织谋得了一份新工作,但大部分职工还需自谋生路。

工人们发问,按照《情况说明》,老厂区9273.54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全部奖给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为何没有用在“刀刃上”?

新厂房为何建不了?如此庞大的出让金去了哪里?曾经红火的工厂为何走向了没落?

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 霍亚平 摄

“要命”的土地使用证

地盘扩大近一倍,技术升级也要同步推进,年销售额4亿元,利税3000万元,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的愿景看起来很美好。

按照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与通许县政府2013年3月7日签订的合同,公司新厂占地约150亩,且企业土地款付清后三个月内,政府办好土地使用证。

张全法称,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缴纳土地款580万元,公司实际占地面积约有85亩,但政府至今未为企业办理土地使用证、建设许可证、规划证,由此导致企业融资难,加上银行“抽贷”,企业陷入绝境。

通许县国土局土地利用股股长赵明介绍,她并不清楚这块土地的具体情况。但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办证前必须走招拍挂程序,目前这块地没有走程序,也不可能按照常规办法办证。

针对土地证五年办不来的问题,《情况说明》显示,合同约定通许县政府出让给该公司土地150亩,该公司应在一次性缴清征地款后3个月内办理土地使用证。经查证,2013年度工业土地出让价每亩不低于6.4万元,该企业应约缴纳土地款960万元,实际只缴纳580万元,违反合同约定。因此,国土部门无法为该公司办理土地使用证。

约定的150亩土地为何只缴纳了85亩的钱?张全法称,由于征地难,当时政府只给了企业85亩,就是目前厂区围墙内面积。而且,院内还有一个“钉子户”,5亩多地至今在种庄稼。

编号为0286164、0286195,并加盖通许县财政局国库股公章的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显示,2013年7月12日和2013年9月13日,华银公司缴纳了580万元,用途一项注明土地款。但同时,票据上手动填写了暂存款、暂借款字样。还有一张国内跨行大额汇款凭证显示,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将20万元汇至通许县产业集聚区财税所,注明征地款。

通许县人民政府会议纪要

停留在纸上的“会议纪要”

为了帮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摆脱困难,通许县政府曾经做了巨大努力。《通许县人民政府会议纪要》[2016]5号显示,会议认为:因种种原因,厂区土地仍未办证,无法用土地证及地上建筑物为其在农发行借款提供抵押担保,导致其融资能力不足,担保人河南宏大化工有限公司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该会议纪要还显示,会议议定:通许县国土局特事特办,3月内办好土地证。县财政局筹集资金保障办证费用。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及时抵押土地证给农发行,将河南宏大化工有限公司担保置换。通许县农发行不压贷,继续提供信贷支持。

但是,红头文件并未见效。2017年2月19日,通许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方案》上签署意见:请法制办、财政局、国土局共同提出具体意见,上报会议研究。但至今,不见研究成果。

老厂区9273.54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完全可以足额支付土地款,这笔钱去了哪里?

张全法算了一笔账:通许县政府扣留了老厂区土地出让时产生的600多万元税款,然后将其余的8600.91万元拨付给企业,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许县支行一次性收回历史遗留贷款5400万元;财政直接支付新厂购地款560万元、企业支付20万元;累计支付职工统筹金、生活费1100万元;用于新厂基础建设及设备搬迁改造1520万元。

钱没了,土地证也办不出来,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48年历史的老厂路在何方?

企业陷于困境,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通许县成立了处置领导小组,县工信局局长秦保金牵头负责。秦保金和工信局的班子成员成了职工们的“老熟人”,一直在努力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多方努力,已经督促企业补缴养老金、生活费1100余万元。但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是通许县一个重大不稳定因素。

秦保金介绍,因该公司经营不善、设备落后、产品工艺达不到市场要求造成企业长期半停产、停产,企业职工流离失所。该公司因无法继续生产,于2016年将厂房和全部设备租与安彩公司使用,但没有解决职工养老及生活问题。长期以来,该公司已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共计1300余万元(2012年至2017年)。

“厂子有48年的历史,老职工是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的宝贝,公司也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但有心无力啊。”张全法说,他们试图放弃,申请公司破产,由于他个人担保了用于企业的2000万元债务,即使企业破产,他个人也必须承担连带责任,“真是想死死不了!”

因为担负连带清偿责任,张全法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中。2017年,因不能给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许县支行办理有效抵押,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被开封市禹王台区人民法院起诉,张全法作为股东,因曾办理“例行倒贷手续”而负连带责任。案件审理中,开封两级法院将一份“应经股东及配偶共同签字方可收效,实际只有股东一人签字”的无效合同作为判决依据,张全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许县支行并不认同,通农发银发【2018】18号指出,为了帮助开封华银棉业有限公司走出困境,经企业、政府、银行三方协商,提出“盘活资产,退城进园”解决方案,土地出让金9273万多元中,有5400万元用于归还银行中长期贷款,通许县支行继续支持2000万元贷款,不存在倒贷行为。

48年历史的老厂路在何方?在秦保金看来,能让企业脱困,并能让职工直接受益的方法就是公司破产,但这需要企业主动申请。目前政府并没有收到相关申请,他们也会积极联系企业负责人,妥善解决后续事宜。

而有数十年纺织从业经验,并在商丘开设一家经营规模数亿元棉纺厂的张全法还是想求活。

“如果顺利拿到土地证,银行贷款的死结紧跟着就会打开,目前有现成的设备和工人,企业还有死而后生的转机。”张全法说,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拿出扎扎实实的举措。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让张全法等其他民营企业主看到了发展的曙光。会议指出,在税收方面,减负担;在融资方面,调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在市场建设和营商环境方面,“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在法治建设方面,“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