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昌公司利用直播等线上金融服务新形式为客户提供了智慧赋能
2020-06-12 01:30:53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近期,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对新冠疫苗的研发不断涌现新进展;5月31日,马斯克带领的SpaceX龙飞船发射成功,让马斯克离自己的火星梦更进一步……2020年一件件大事都告诉人们,科技创新是无价之宝。
当前,人类正站在智能社会的入口处。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面临一场新的技术巨变,5G、人工智能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创新之一。随着中美专利竞争而浮现,政府开始重视Al基础层创业公司的培养,资本方也更加关注Al芯片等掐脖子技术的投入。而科技巨头企业更是前瞻性地进行了Al生态布局,建立了产业联盟,在各方的努力中,中国Al市场处于从局部向整体发展的上升期。
从广度看局部,科技也同样改变着金融,当智能化、数字化的“后浪”正在席卷每一个行业。勇立潮头的金融业更是在金融科技化的浪潮中不断蜕变。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金融科技将如何引领智慧金融的“入海”?
科技与疫情碰撞 加快智慧金融脚步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应用越来越接地气。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中国政府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而疫情发生以后,在马太效应的放大作用下,进一步催生凸显了智能金融不可替代的价值。智能催收、智能回访、智能客服等服务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边际成本,也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以新金融企业恒昌为例,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启动远程移动办公,通过金融科技应用,保证疫情期间有序的工作,所有金融业务和服务照常进行,为客户提供稳健、优质的金融服务。恒昌通过加大文本问答机器人、语音呼入机器人、语音外呼机器人、语音质检机器人的应用,在支撑客服、信审、催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完成疫情期间的无接触金融服务,恒昌将部分人工客服转到在线文本客服渠道,通过文本问答机器人技术来自动回答客户问题,从而实现了7*24实时回答客户咨询,自动化处理了80%以上的客户咨询量。此外,恒昌的信审场景也落地了语音外呼机器人,AI机器人技术在疫情期间的应用,极大地确保了信审业务的正常运营。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寻找落地应用场景成为核心要义,据艾瑞资料库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251亿元,赋能价值有望在2021年突破千亿。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了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未来,随着“新基建”政策逐渐升温,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将成为未来赋能实体经济的焦点。在科技革命和新冠疫情双重碰撞下,智慧金融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疫后经营”新课题
尽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困难,同时也正是中国经济修炼内功、换挡提速、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受疫情和不确定性影响,经济压力加大,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构建科技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铸造金融科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雷军建议加强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能力,降低服务成本。而马化腾指出,强化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疏通帮扶中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
在金融服务的实践中,无接触贷款的运用印证了金融科技的“用武之地”。3月5日,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100家银行迅速集结加入计划。在科技的支持下,面向小微的无接触贷款,可以做到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信用审核0人工干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若政府、百家银行、供应链企业等联手,把“无接触贷款”直接送到小微企业主的手机上,进一步有效解决了中小微贷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金融科技纾困中小微企业,需要勇于创新的奋进精神、坚守普惠金融初心和扎实的技术基础做支撑。恒昌在本次疫情防控战中,借助金融科技,确保了金融业务和服务的正常运转,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这些服务的顺利实施,源于其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将先进的科技应用于信用管理、风险定价、量化决策、精准营销等方方面面的业务实践。
此外,恒昌还利用直播等线上金融服务新形式为客户提供了智慧赋能。在疫情期间,恒昌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投资者的线上直播讲座,解读疫情对经济和投资影响,帮助客户了解世界经济投资走势,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前景以及具有新机遇的行业潜力。近期恒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还通过直播在线上发布了长达116页《宏观经济分析及资产配置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为投资者剖析了宏观经济大势,指明了资产配置战略和方向。
艾瑞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中国科技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约为4005亿元,其中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投入占比为9.3%,超370亿元。而“新基建”将进一步拉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和规模增长。而疫情对于无接触经济的催化以及新基建抢跑拉动都必将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推上一个再次加速的时间节点。对于新金融企业而言,拥抱这一时代机遇,必将在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征途中,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