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正文

蒋安祥谈易经在儒家文化中的力量

2020-05-25 12:48:10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蒋安祥谈易经在儒家文化中的力量:作为明朝易学传承人,著名文化学者,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者的蒋安祥,在近四十年的国学特别是易学浸染当中,对于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感慨颇多。...

作为明朝易学传承人,著名文化学者,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者的蒋安祥,在近四十年的国学特别是易学浸染当中,对于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感慨颇多。

蒋安祥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易经》,作为中华文明当中最早、也是最为完备的哲学体系,在数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进程当中历久弥新、熠熠生光。《易经》被后世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在儒家乃至整个国学范畴之内首屈一指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蒋安祥受家学传承影响,特别是明朝易学珍本典章的影响,特别注重《易经》的成书原理。蒋安祥认为:《易经》以观察周天变化为基四时运转为始,万物更跌朴拙无华为要,历经数千年成书,又历经数千年传承,其根本的唯物辨证思想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核心要义,注定了《易经》对于整个华夏文明特别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质的深远影响。

每一个伟大民族,都会有一部伟大著作去凝练本民族的宝贵精神。儒家文化辉煌灿烂,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典籍浩如烟海。自汉武帝之后儒家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正朔思想的集中代表。儒家经典以经、史、子、集为纲,四书五经为引,而在这些经典当中,《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的思维方式指引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

蒋安祥根据易学理论,在解释“文化”的含义中提到:“文化”一词最早来自于《易经》中的《贲卦•彖》。原文中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文就是纹路,纹路也就是纹理,而纹理也就是人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文”的字形,不难看出“文”和“人”的联系。

蒋安祥又说:上有天文,表现在辰宿列张、春秋寒暑、黑白昼夜,这些自然变化和日常规律当中;下有人文,表现在男女之分、老幼之别,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这些社会关系和秩序当中。而《易经》力量的核心就是通过应和这些不同的关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使各个社会个体或者群体能够和谐相处,使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使整个社会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这也正是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更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源远流长的根本。

“人文已生,教化已成,风气渐长”。蒋安祥谈到:文化当中“化”是核心,包含教化、感化、风化三层含义。教化使人懂得遵循社会规则,尊重社会秩序,使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知礼仪守进退。感是感应、感知、感通,易经中有一卦“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咸卦彖辞中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所谓“感化”就是在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愿景,使大家在这个群体中有所依托或寄托,从而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最后谈到“风化”时说:“风化”指的是风俗,风情,也就是《诗经》中的风、雅、颂当中的“风“的意思。

蒋安祥在最后谈文化自身魅力时说:中华文化的的最大魅力就是上述三点之后,能够产生“自化”和”他化“。孟子所倡导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就是在感化之后可以自化。进而在自化之后社会就可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社会再有发展,人民人人“自化”就可以看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他化“社会。今天我们讲全面小康,正是在向着儒家早期先贤们所倡导和预想的社会模式所努力。全面小康的实现,就是大化社会的开始。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