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正文

“人文清华”讲坛走出清华园探寻中国古建筑

2020-05-20 16:33:39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人文清华”讲坛走出清华园探寻中国古建筑: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清华’讲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西行启...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清华’讲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西行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这趟穿越时空的田野调查,旨在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周年,传承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的学术精神,重新发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璀璨和辉煌,解锁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密码,寻找今日中国的文化根源。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全程协助拍摄。

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创办,1946年解散,走过了全国近200个县,调查了近千处古建筑,开创了一代学术传奇。在所有的田野调查中,山西是重中之重。在山西,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发现了古代建筑第一瑰宝——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大殿,推翻了日本学者此前关于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才保存有唐代木构建筑的断言,震惊世界。也正是由于在山西及其他地区的大量考察,使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

现在山西仍然是全国古建筑保存最多的地方,仅存的几座唐代建筑都在山西;宋代以前建筑,仅存百余,70%在山西;这里还有明清古建万余座。这次山西田野调查,清华师生将考察晋祠、辽代应县木塔、云岗石窟、五台山佛光寺等重要古建筑。

梁思成先生的弟子、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先生表示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成果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梁思成先生谈到为什么要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时曾说“读跋千篇,不如得原画一瞥。秉斯旨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径”,也正是这种治学思想使中国营造学社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中顶尖的学术成果。

郭先生同时提醒大家重走梁林之路,不仅仅是探寻古建筑,还要继承二位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做一流学术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注重古建科学价值的学术态度。梁思成先生所提倡的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郭先生还介绍,梁思成先生虽对日本侵华非常愤慨,但在抗战末期曾建议美军不要轰炸日本京都和奈良这些文化古城,使得这两座城市后来幸免于难,这一热爱全世界文化遗产的博大胸怀,非常值得后人效法。

活动中,郭先生将她当年协助梁思成先生注释的“建筑学天书”北宋《营造法式》郑重送给了即将出发的清华师生,郭先生的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刘畅从恩师手中接过了《营造法式》,体现了三代学人的文脉传承。

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介绍,“人文清华”讲坛传承清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文血脉,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经举办25场大型公开演讲,今年春季又举办了六场“云讲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传播清华新人文思想的重要平台。现在“人文清华”讲坛第一次走出校园,与清华建筑学院师生一起重走梁林路,把“云讲坛”开到山西古建筑的现场,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本次山西考察,将以视频直播、视频节目、图文等形式,在各媒体平台陆续推出。

山西省文物局副赵曙光先生表示重走“梁林之路”也是坚定中华文化价值的自信,坚定护佑文化生命的自信,坚定文博事业发展意义的自信。

山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邢书良,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先生的长孙、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梁鉴先生等嘉宾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