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正文

勇担使命引领胸痛中心创建 砥砺奋进用心铸就“心”的希望

2020-05-19 12:47:00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勇担使命引领胸痛中心创建 砥砺奋进用心铸就“心”的希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记实如果错过时机,错过的可能就是生命。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事实确实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记实

如果错过时机,错过的可能就是生命。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事实确实如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然而在我国,急性心梗的救治现状并不理想,因各种原因导致治疗延误的情况十分常见。其中,在农业大省安徽,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加之安徽省内急救系统发展相对缓慢,这就使得建立一个高效、规范、便捷的胸痛中心迫在眉睫。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马礼坤教授和他的团队,敢为人先,冲破种种樊篱,为安徽省的胸痛中心建设创下了里程碑式的成绩,并推己及人,带领胸痛中心在整个安徽省的胸痛中心建设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造福了一方百姓。

凝心聚力   共绘创建蓝图

《中庸》有言:“尽己之性而后尽人之性,尽人之性而后尽物之性”,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入世有为,勇于担当,更有尽性之说。马礼坤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推动安徽省胸痛中心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便是尽性而为。

作为一名在心血管疾病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马礼坤教授不仅技艺精湛,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所有与冠心病介入诊疗相关的介入诊疗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的空白,他还始终心系安徽省急诊急救系统建设这一事关广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健康的问题,并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拉开了安徽省胸痛中心建设事业的序幕。

当时,马礼坤教授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5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领导便牵头发文成立“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正式启动创建工作。

2015年底,医院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协同救治中心”,并在合肥市周边建立涵盖市、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急性心肌梗死协同救治网络。将救治端前移,利用“互联网+”对首诊医院救治工作进行及时指导,并与合肥市120急救中心开展密切合作,第一时间将继续心肌梗死患者送至省医南区抢救绿色通道,避免了层层转诊,减少了时间延误,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优的治疗手段。该网络系统的建立也得到了省内广大医疗单位的支持,仅两年时间,挂牌建立的“安徽省立医院AMI急诊协同救治网络单位”就多达150余家。

2016年,安徽省立医院在南区于省内率先成立了“冠心病介入诊疗亚专科”,为胸痛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学科的积极配合,也是胸痛中心建设道路上的强大助推器。而在人员调配方面,医院也是优中选精、强强联合,加上对胸痛中心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业务学习、胸痛急救培训等,最终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良、有担当、有能力的“精锐部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医院各部门一年多时间的协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的认证,于2017年5月28日在上海东方会正式授牌,自此,安徽省立医院成为安徽省首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

硕果累累   奋斗永不止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胸痛中心转眼已走过了三个春秋,在这段浸透着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的时光里,胸痛中心砥砺奋进,用成绩为时间做脚注。

如今,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拥有围绕急性胸痛快速转运和救治的合理布局,以及从基层转诊、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之间有效衔接的多个信息共享平台,保证院前急救信息及时上传,指引标识系统也不断完善优化。同时,作为安徽省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诊疗中心,胸痛中心还拥有安徽省顶尖的心内介入团队,是安徽省内唯一能24小时全天候无等待即刻开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救治的单位。

急性心肌梗死在救治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院前转诊流程复杂、院内诊断反复延误,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往往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尽量缩短就诊时间,省医南区对于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严格执行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同时将各项资源进行了整合,规范了各项救治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当患者被送到“胸痛中心”后,接诊的医务人员会快速评估病情,并启动接诊计时表,开通绿色通道。目前,从患者发病入院到开通冠脉,省立医院南区接诊的胸痛患者最快能在27分钟内获得救治,平均时间小于60分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发病率,低普及率”是安徽省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特点,其中“低普及率”是指社会公众对心梗救治知识的了解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许多心梗病人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因而,为了提高百姓对心血管疾病的防范意识,马礼坤教授和团队也积极投身到科普宣教中,包括创新性地建立了“救心志愿者”团队,负责网络内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健康教育和随访沟通;通过电台、电视等各种方式为患者讲解急性期发病的症状以及救治流程;走向社区,在社区医院进行义诊等,深受广大百姓的好评。

虽一路收获颇丰,但胸痛中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加速推动安徽省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有效提高安徽省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作为自己更长远的目标,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19年6月10日,安徽省立医院牵头组建了安徽省胸痛中心联盟,并充分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在省内多次开展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包括培训、分级指导、分层帮扶等。其中,作为著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和胸痛中心带头人,马礼坤教授也不遗余力的投身到胸痛中心建设及相关宣讲活动中,仅2018年一年,马礼坤教授和团队便在安徽省内开展了50余场胸痛中心建设相关的学术活动。一方面,他带领团队积极学习其他地区胸痛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与团队各自分工,深入到基层医院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的指导。在整个安徽省胸痛中心建设事业的发展中,这些举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记:

一所医院,一个学科,抑或是一支医疗团队的成长绝不仅仅是技艺的提升、团队的壮大,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内涵永远是“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的凝结和升华。作为生命的守护者,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亦是将仁爱的力量贯穿救治过程的始终,他们不仅敞开胸怀用博爱之心解民病困,还始终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德行并重,回馈社会。作为胸痛中心的带头人,马礼坤教授更是言传身教,一直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行医准则。

“入世有为,为而不争”,安徽省立医院胸痛中心用“大爱包容”的境界和胸襟,以及“大精至诚”的追求和信念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胸痛中心建设事业仍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坚信,由马礼坤教授和他的团队所点燃的安徽省胸痛中心建设事业的星星之火,必将在他们的努力下成为燎原之势。

专家简介:

马礼坤

从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工作近30年,是安徽省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的第一人,安徽省内冠心病介入的领军人物,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所有与冠心病介入诊疗相关的介入诊疗技术,并将相关的技术在省内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带动和促进了省内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安徽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具有丰富经验。是国内首批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导师,被几乎所有国内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相关的大会聘请为主席团成员。近年来积极响应和在省内大力推动胸痛中心建设,为全省心血管病的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创立了安徽省首家“胸痛中心”和安徽省唯一的“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担任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安徽省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会员。历任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中国心脏介入大会(CIT)、全国心脏病介入论坛等会议主席团成员。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会员(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指南与共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组委员会县域心血管医师联盟副理事长,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心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第一、二届保健会诊专家。卫生部首批冠脉介入培训导师、卫生部集中采购专家库高值医用耗材分库评审专家。 安徽省医学会聘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现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心血管微创医学杂志»编委和«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审。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合作研究负责人。多次被评为院“优秀科主任和亚专科主任”。200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8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名医”称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