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许楗教授:少一些“高大上的套路设计”
2020-05-07 05:54:50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届时,国内知名媒体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南方+、爱奇艺、企鹅直播、Bilibili,以及国际知名网站Facebook、YouTube等平台将进行全球直播或转播,预计覆盖百万观众。
作为艾特奖国际评审团权威专家,值此艾特奖十周年之际,近日A963设计网对许楗教授进行了专访,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他对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思考。
△ 许楗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杂志主编
陕西省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陕西省重大建设项目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
【记者】:庚子鼠年,神州大疫,在这场席卷全球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每个人都身居其中,刻骨铭心。能否与我们简单分享下,在这期间您都有着怎样的经历与思考?这场疫情又将对全球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许楗教授】: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未来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我也和大家一样有很多的思考。
100年前全球人口不到20亿,如今已经超过70亿。随着人类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建设过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减少灾害环境下各种不利因素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增强人居环境对各种复杂灾害的抵御能力,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这场疫情将会对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宏观上,建筑需要进化的时刻来临。
在土地高效利用前题下,安全的人居密度需要建筑创新,5G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支持下的智慧城市发展提速,实现互联网经济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包括移动办公、居家办公会是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更新过去的一些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方式需要大家思考。
我认为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首先应该回归本源,研究人的需求,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关注如何用最小的资源、可循环的材料解决建造空间问题,未来智能化建筑的升级和可持续绿色建筑的创新与发展应是建筑师、设计师的重要主题。
△ 武汉火神山医院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不断地加大医疗、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建成不少高水准的医院。但这场大疫情之后,我们专业人员需要在医疗建筑方面再次梳理设计思路,如面对大规模突发灾害,医院的平战结合问题凸显,需要更加严格的设计传染与非传染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但又可能按抗疫需求灵活的调整扩张与兼顾,电力线路与各类管网配置预留指标等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
我国有完整的应急管理系统和预案,救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次疫情危害超出了人们传统认知,疫情对城市救灾系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该更系统的考虑哪些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满足平时使用要求,还应符合战时救灾标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及配套设施是专业人员更要重视的研究课题。
当然还有住区建筑规划设计以及对规范标准的影响都应该是再思考内容。
2003年的SARS期间香港发现高层住宅建筑电梯空间是发生大面积交叉传染一个源头,17年后的今天封闭的交通空间需要更强的通风系统,从建筑设计专业角度看,我们的住宅户型设计还有一些共性问题可以进一步改进,尤其是这次抗疫全民居家隔离,这些问题更凸显出来。
△ 西安交大学生公寓建筑方案设计作品
首先,无论在南、北方地区,大小户型都应该设有一个可见阳光,可种绿植的开敞室外活动阳台,而不是都封闭起来,另外入口玄关需要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更细致的分出内与外的过渡布局和设施。居家办公、学习需要空间的灵活划分与切换。污水排管泄露臭气也是常见问题,高层住宅要设成有排气的双管系统。对于公共建筑,特别是办公、宾馆的全空调系统应优化和提高标准,更好的消除空气交叉污染隐患等等。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两个100年目标,采用的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法则。只有面向未来的目标和现实问题解决,才能够设计和创造既贴近人们的生活需要,又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所以未来视角下的以人为本是城市传承与创新设计的价值核心。
【记者】:作为多个文化遗址保护规划项目的主导者,您在平衡建筑设计本体、文化传承和商业利益价值中,秉持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
【许楗教授】:两者表面看起来似乎属于不同的两个范畴,但在我看来,过去的文化遗址和当代的中国建筑,其两者内在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在历史长河的时间轴上,它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同历史时代建筑文化范畴的内容。
△ 90年代初商业建筑设计作品
现代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成几乎都是基于汽车交通系统骨架发展起来的。不断拔高的城市轮廓线,其建筑都是基于砖石钢混技术建造的,逐渐地把我们东方传统的、蕴含着古老哲学思想的土木建筑替代了。
△旅游风景区度假宾馆设计作品
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背景环境等,使其在城市建设过程免遭破坏,这方面建筑师更是有责任宣传、落实保护的措施。同时,我们今天的创作要研究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赋予在新的载体中,运用当今的科学技术、材料工艺,艺术审美来演绎创作具有这个时代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推陈出新,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 陕南休闲旅游小镇设计作品
【记者】: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他的城市文化旅游价值至关重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您认为西安城市发展的节奏应该如何把握?这样的节奏将对西安的城市建设、建筑设计、人民生活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许楗教授】:古都西安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十三朝首都。在3100多年的建城史与1100多年的建都史中,见证了繁荣昌盛的周秦汉唐时代,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自周丰镐二京建设以来,一直传承着《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传统都市营造范式,堪称东方营城模式的典范。
同时,西安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保护较好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沿袭传统“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的空间格局,并完整地保存了明城墙、保护了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隋唐长安城及大明宫遗址,成为记录我国城市建设的天然博物馆。
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大遗址及保护单位分布最为密集,汉长安城、隋唐长安城与明清西安城三城并立,在历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显示唐长安城宏大规模,保持明清西安的严整格局,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原则下,以“保护古城,降低密度”凸显“九宫格局”空间特色,使该区域至今保持了历史上的传统格局,是一片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城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
西安目前的遗存登记在册文物点324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包括6处世界遗产点是世界旅游资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6处,世界文化遗产包含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等等。在汉唐时期的西安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国际旅游目的地。
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作为中心城市新成员,它的城市发展节奏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西安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中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西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西安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的城市规划和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文化体系规划,都更加全面系统的指导着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突出西安古城建设与发展的中国特色、世界格局,需要着重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研究政府管理、投资建设、公众参与、专家指导的关系,把握城市化增量科学发展节奏的同时,更加关注城市化存量发展下的规划空间形态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核心价值。
城市建设过程中,科学解决好比较突出的经济建设迫切性与历史文化沉淀保护的矛盾,传承古城风貌与建设求新的矛盾,无形的文化资源与有形的城市价值兑现的矛盾。使西安呈现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使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通过这个时代的我们再创造,文化遗产得到“活化”,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复兴、发展和传承。同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西安再次担当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历史责任。
【记者】:您有很多头衔身份,相信每一种身份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责任与使命。您认为这些身份之间的异同点和连接点是什么?对您来说的价值和意义为何?您变与不变的标准与坚守有哪些?
【许楗教授】:我的本职工作是建筑师和教师,不管是学术组织任职还是政府参事、专家组员,都离不开城市建设内容,共同点都是为了创造高质量的城市做工作。
△许楗教授80年代末为华山脚下华阴市设计的图书馆
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时代的幸运儿,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就有机会上学,随着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学习建筑专业的我们从年轻就适逢好机遇,所以自然就有了工作上的担当。
△许楗教授在度假公寓屋面施工现场留影
我们身处在城市这个文化的大容器中,城市文化不断塑造着我们,而我能有机会为它的发展搭建框架添砖加瓦,体现了存在的价值,非常有意义,而我变与不变的标准与坚守其实就是我专业工作的价值取向。
△ 广西桂平旅游风景区商业街设计作品
【记者】:您认为奖项和荣誉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楗教授】:高水准的设计大奖的奖项是站在行业顶端的,像一盏盏明灯,是从业者关注的焦点,影响着不同时期行业发展方向。
△2015年许楗教授应邀参与艾特奖国际大师论坛对话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讲,获奖者和未获奖者都意味着能更自醒的认识自己,获奖者为行业竖起了标准,好作品可以刷新许多人的习惯认知,从国际大赛脱颖而出,后来成长为著名建筑大师的不在少数,未获奖者则可以研究学习,看到差距。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设计大赛则往往引领设计潮流,有效推动行业进步的。
【记者】:作为艾特奖国际终评评委,请您简单谈谈今年艾特奖参赛整体作品如何,都有哪些亮点与不足之处?
【许楗教授】:今年的参赛的作品大都是水准很高的佳作,从设计理念、设计手法、技术材料运用等方面呈现出许多独创性的优秀作品,尤其在发掘人文内涵、探索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以及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少的亮点。
设计师们普遍更加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许多设计作品反映出这方面思考,建筑类中的作品对所处地域环境都给出了非常富有创意的回应,发掘自然气候、大地景观、地域文化、地方材料及工艺等方面要素演绎创作的作品都具有鲜明个性,越来越少的看到像前些年国内常见的那些“高大上的套路设计”,更多的是精细化的、追求简约(极简)设计理念的作品。重新研究建造的方式,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作为主材设计;对老旧建筑、工业遗产的改造再生,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利用设计等等亮点很多。
【记者】:在本次评审中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吗?
【许楗教授】:印象深刻的作品不少,其中有个项目是将大尺度的工业旧厂房改造成文化空间,设计尊重并保护建筑物原有粗犷的工业之美,从屋顶悬挂可以折叠变化的半透明挂帘来灵活的划分功能空间,高差变化丰富的空间组合,顶部切割出的采光口,清晰醒目的色彩系统,在随着光影变化,呈现出非常有活力的文化空间场景。
还有两个关注边缘乡村、低收入人群生活的设计印象很深,建筑师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物做结构体,运用娴熟的设计手法和创新的构思,将阳光、质朴的材料和自然景观巧妙组合打造出了品质很高建筑空间,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提供了低成本而多功能的,集教育、游戏、阅览、交流于一体的优质公共活动场所,体现出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记者】:您认为,一件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具备了哪些特质?
【许楗教授】:一件优秀建筑作品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尽量完美地解决问题,那么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应该解决人们对“精神功能”追求的需要。
对于建筑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文化修养是一生的修行,而作品需要问题研究应有的宽度和深度、出人意料又恰到好处的创意以及完整的表达逻辑。
哲人们说过人类的根本存在是语言的存在,伴随着人类始终的建筑有它的语言田园,看看我们熟悉的那些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他们通过创立属于自己的言语系统持续地营造着个性化的 “诗意的空间”。
【记者】:艾特奖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您对今年艾特奖评审工作总体感受如何?
【许楗教授】:我是2015年参加艾特奖的活动,也是艾特奖国际空间大奖学术委员会委员,经历了艾特奖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艾特奖始终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确保奖项的权威性。
△ 许楗教授2015年参与艾特奖颁奖典礼现场留影
今年的评审工作也是同样的,评审的作品数量应该是历年中最多的,又处于 “疫情”的特殊时期,评审工作全部采用网上评审系统进行,这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全世界各地的专家能够高效、集约的展开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时代高科技术的作用,践行绿色环保行动理念。
【记者】:今年艾特奖共收到全球53个国家地区7637件优秀设计作品,您认为艾特奖对于全球设计师、全球设计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许楗教授】:艾特奖始终践行着整体的系统的关注人居环境营造问题,将城市、建筑与室内作为一个整体,聚焦它们共同的实质——空间的设计成果,持续地发掘其闪光点,着力打造全球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设计大奖,每年推出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的佼佼者,这种理念与做法,受到国内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关注和响应,参赛作品逐年递增,创意佳作不断涌现,其中不乏的大师作品。
在这里它能够让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作品,汇聚分享全球设计界的前沿理论、设计创新、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让全世界认识、了解、传播艾特奖获奖者和他们的优秀作品,让这些站在全球专业领域前沿的人居环境设计理念和思想得到推广,促进设计事业发展。
【记者】:站在「艾特奖十周年」历史节点,回望艾特奖设立“国际学术委员会”和“国际评审委员会”的初心与使命,是您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与肯定成就了艾特奖今日的学术高度。作为艾特奖国际评审团权威专家,您对艾特奖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期许与建议?
【许楗教授】:艾特奖历经十年发展,已经逐步打造成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包括英、法、德、意、美等现代主义建筑发生地在内的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设计师参赛的国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空间设计大奖。
我们一直说一个民族的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仅看他的GDP,和有多少高楼的数量,而是他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建筑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艾特奖已经筑起了全球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参与设计竞技、专业交流和文化展示的国际化舞台,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设计、中国建筑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窗口。
展望未来,在与国内外专家、建筑师、设计师携手不断努力下,艾特奖将会迈向新高度,站在国际设计领域的前沿,引领人居环境设计的潮流。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说,年轻人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艾特奖可以开辟大学生版块,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关注参与到艾特奖中,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
第十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
IDEA-TOPS艾特奖
5月16日全球直播颁奖盛典
14:30—14:35 直播开始,主持人介绍本次直播活动
14:35—14:45 播放艾特奖宣传短片
14:45—14:50 领导致辞
14:50—14:55 播放本年度艾特奖评审短片
14:55—15:15 艾特奖国际评审代表致辞,分享本届艾特奖特点
15:15—16:50 线上揭晓颁发第十届艾特奖18大全球最佳设计奖
16:50—17:00 直播结束
因当前疫情席卷全球,艾特奖参赛及获奖的中外设计师无法参加大型聚集活动,第十届艾特奖颁奖盛典特联合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全球发布。届时,国内知名媒体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南方+、爱奇艺、企鹅直播、Bilibili,以及国际知名网站Facebook、YouTube等平台将进行全球直播或转播,预计覆盖百万观众。
第十届艾特奖共收到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挪威、丹麦等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设计作品7637件,本届艾特奖首创18位全球最佳获奖者联袂演讲,结合全球水平的最佳获奖作品,洞悉并引领全球设计趋势,敬请期待!
关于IDEA-TOPS艾特奖
IDEA-TOPS 艾特奖,是中国境内最具国际性和影响力的专业设计奖项,旨在打造全球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设计大奖,发掘和表彰最佳设计师和最佳设计作品。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挪威、丹麦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参赛,更让一批真正有思想有潜力的设计师们迅速成长。
第十届艾特奖参赛作品数量再创新高,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7637件作品。作品囊括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绿色建筑、数字建筑及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展示空间、交通空间、办公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酒店、会所、别墅大宅、公寓、样板房、陈设艺术、光环境艺术等18大专业类别。
第十届艾特奖国际评审团由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担任主席,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博士、台湾亚洲大学副校长刘育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仲德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贾倍思,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创院院长彭军,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许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克扬,以及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公司Benoy环球董事Trevor Vivian,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公司MVRDV亚洲总监Steven Smit,墨西哥知名建筑事务所FR-EE合伙人Mauricio Ceballos Pressler等12位来自全球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联袂组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