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观察 > 正文

肯耐珂萨副总裁田予苗:用数据化思维看企业,不确定时期的进与退

2020-04-23 22:27:17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肯耐珂萨副总裁田予苗:用数据化思维看企业,不确定时期的进与退: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会做很多决策,有些是“前进”型决策,有些是“退守”型决策。而从企业角度的来看,一个好的决策可以帮助企业...

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会做很多决策,有些是“前进”型决策,有些是“退守”型决策。而从企业角度的来看,一个好的决策可以帮助企业在非常时期找到进退的平衡点,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或发展。

01组织在生死进退间的取舍

如果采用“前进”型决策,其关键点之一就是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获取营收、流量等等方面的增长。

要想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需要良好的发展战略,配上企业良好的组织能力。而良好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和员工治理三个方面。

除此之外,另一个关键点是打破界限,尝试做一些新举措获得成功。

比如字节跳动春节前花费6亿元买断电影“囧妈”。这件事在当时很轰动,因为这样的举措没人尝试过。毕竟电影主要的获客渠道还是院线,可因为疫情的缘故,字节跳动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事实证明,这个“前进”型决策是对的,他为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流量,让旗下产品和知名度都有显著提高。这就是选择“打破界限”。

另一个案例是生鲜平台—每日优鲜在疫情期间通过短期招募餐饮服务人员,提升了供应链能力,确保了供应与送货,在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也让营业额有了大幅增长。

当然,对于企业而言,不可能总在做“前进”决策。关键时刻,懂得业务取舍,适时后退也很关键。

从企业角度来看,总是有一些业务是毛利高的、是利润高的,这些业务在遭遇市场风波的时候,把它继续夯实。而那些短期内得不到回报的业务,要懂得割舍。

简单而言,在很多时候,盲目勇敢、鲁莽的英雄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不如柔软的身段。懂得躲避下一次进军,也是下一次的增长。

“进与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的过程,“进”则需迅速找到变现业务,“退”则是夯实组织内部文化,两者在未来都会对企业起到正向作用。

02善用数字化推动文化升级

资本界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企业发展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对于日后企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企业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迁,地域化的不同,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发展,也需随之调整企业文化。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善用数字化推动企业文化的升级。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对企业的人员做一个划分,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做出一个模型,将企业的人员文化原形划分为英雄型、哲人型、人人平等型、创造型、纯真型等等。

从一个案例来看,通过模型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家企业中,高管与职员的期望角度大多是有落差的。从高管的期望角度:高管期望员工要有探索、要有革新、要有创造、要make new thing、要找到一些新东西。与之不同的是,员工则期望管理者是统治型,是纯真型,而员工只需要做到自己就好。

由于大家的期望角度存在落差,管理层与员工在协同工作过程中,往往做出的业绩成效不达预期,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那么要如何调整企业文化呢?

这需要从管理者开始。一个想要向上发展的企业,它的管理层需要用聪明的方法地找到正确的人去做。

这个人需要有一些能力让大家深感佩服,同时可以明确团队中每个人工作的意义,并给予团队成员及时有效的反馈,带领大家有信心去挑战“不可能”。

不仅如此,管理者还需要给员工自由,让员工负责,发现哪里有不完善,哪里才有进步和发展空间,从而快速进行调整。

最后,管理者都要在对待事情的处理上,衡量“用户第一”的标准让大家信服,并对重要任务跟进、跟进、再跟进,直到所有参与者都不懈怠,保持员工与自己的期望角度一致。

简单而言,也就是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期望的改变。

03用数据思维筛出精兵良将

数据思维除了改变组织业务文化以外,还会改变人,从而改善人才密度和结构。

一家公司在高速发展中,总会遇到有一些应聘者只能满足50%需求,最后还会被招进来的情况,这是快速成长的必经阶段。

不过,成长并非是无止境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发现人员冗余,最后可能会把绩效贡献在30%以下的人做一些优化,来保证企业的活力,保证企业的精兵强将。

那么如何去筛选出这30%的人呢?此时数据思维将成为很好的工具。

与上述一样,我们通过数字化方式为员工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划分,大致为鞭策者、协调者、评审员、智多星、和事佬、外交家、完成者、执行者8类。

通过对员工扮演角色的划分,可以清晰地找到对企业发展业务最为匹配角色的员工,而那些不符合发展业务的员工,则能成为优化的人群。

数据是很有意思的,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型,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人群,从而进行精准的培养或优化。而这种根据一个人的能力、特长、动机、情感、性格划分出来模型,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化人才的标签。

当前,无论是做组织调研、人才盘点,都可以全部量化、进行数字化。而企业根据这种数字化划分出来结果进行升级,对于日后发展将有所脾益。

04大师有话说

【ToB行业头条】在生存最为关键的时期,一些大公司大厂可能开始做人员调整,在这个时间段,初创以及中小企业是否要进行人员调整?如果调整的话,重点方向在哪里?

【肯耐珂萨田予苗】大规模企业、中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他关注的点不同。如果小规模企业或初创企业现在是处在生死边缘,这个时候产品是第一位,只有产品有竞争力,能带来价值,公司才能转危为安。

见效最快的方式就是加强员工准确度,迅速找一些能力强的人来加强产品竞争力,或者迅速要找一些学习能力快的人,让其快速提升能力,再来加强产品。

如果是中规模企业,在这个时候你要迅速找到可能公司的薄弱点业务,将其优化掉。或者找能力强的人迅速将这个业务变现,否则也会有危险。

【ToB行业头条】不同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既然数据思维可以改善人才密度和结构,在今天您看来,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吸纳人才?

【肯耐珂萨田予苗】一家企业想要吸纳好人才主要在两点。第一点就是物质需求清晰可见,这点也是最直接的。应聘人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真金白银,自然能吸引到很多的候选人。

第二点就是从招聘角度招到合适的人,这些人他的综合价值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他在某些方面的高价值也是一些企业需要的,这类人在某些特定岗位上甚至高于那些总结价值高的人。

【ToB行业头条】老话常说,吃饱以后,才会想吃好的事情。所以企业文化的比拼,更多聚焦在BAT这样的大厂之间。那么,对于以生存、发展为第一目标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是否有必要建立企业文化?又要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企业文化呢?

【肯耐珂萨田予苗】这个问题特别棒。我们经过这样一个调研,可能是10个人到50个人的公司,可能不需要很深度的企业文化,简单、直接是最符合的。

企业文化具体形成是有一个时间点的,这个时间点大概在员工人数在150人到200人以上,或者公司销售额在5000万元到1亿元+的时候成型。

至于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企业文化,首先要关注高层,看高层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然后再看公司中层员工的价值主张是否与高层相符。

然而通过双方的期望角度、人格特点、价值体现分析,并通过数据的整理糅合出一个平衡,打造出一个符合大多数公司高层与中层都满意的企业文化,而这个通过数字化整理出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比高层或中层预期的企业文化会好一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