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观察 > 正文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线上闭幕

2020-04-19 14:40:50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线上闭幕:2020猪鼠年交替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展)主展场及各...

2020猪鼠年交替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展)主展场及各分会展为响应疫情防控,自春节假期以来便处于闭展状态。如今春暖花开,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4月18日举办了线上闭幕论坛活动直播,城市建筑规划的行业大咖在线分享相关行业见解。直播期间,有250人在线上观看并参与了讨论。

本届深双展“城市之眼”团队探索了人工智能对城市建筑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揭示了技术的变化,持续观察、记录和反应“未来城市”。结合如今全球新冠疫情对人类城市生活的影响,线上闭幕论坛直播特设“全球疫情与城市”及“柔软的机器:身体,技术,当代城市中的劳动力”两个论坛,持续探讨与城市建设紧密联系的问题。

每一次社会突发事件都是城市建设的考验和机遇。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之下,人类除了积极应对目前难题外,更多的还要去思考全球大规模紧急事件给我们生活的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影响,重新认识城市建设的意义。此次线上闭幕式就“全球疫情与城市”为主题进行第一部分论坛,双年展学术策展人,华南-都灵实验室的孙一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和博明凯教授(都灵理工大学)邀请来自中国、欧洲、北美的嘉宾进行探讨,各方均对疫情下未来城市规划提出不同的策略看法。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的安妮·威克曼斯和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伯恩哈德·穆勒分享了关于“新冠疫情下的社会一体化城市”思考,提出了数字化及大数据对推动可持续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新冠疫情跟踪APP与在线教学的相关案例,强调以人为本是提高城市规划韧性的关键点。

图1-伯恩哈德·穆勒(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论坛分享

清华大学教授刘健则从欧洲黑死病开始追溯,分享了城市“弹性设计”的理念。MIT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始终关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伊娃·波吉尔与丹尼尔·康多在论坛上也通过城市人员出行流动分享对新世纪城市空间与健康的再思考。

图2_刘健(清华大学)论坛分享

图3_伊娃·波吉克(可感知城市实验室-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论坛分享

图4_丹尼尔·康多(可感知城市实验室-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论坛分享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张春阳教授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公众媒体发表了对城市设计和健康促进理念的思考,她密切关注公共开敞空间与城市健康的关系,并分享了她对城市用地建设、卫生设施、城市系统的观点。之后,每位嘉宾也就城市形式发展进行多角度观点对话。

图5_张春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论坛分享

在第二部分“柔软的机器:身体,技术,当代城市中的劳动力”论坛上,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被重新诠释。来自调节实验室的尼古拉斯·科洛迪则密切关注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分析了柔软的机器给人类所带来的益处。同时,来自鹿特丹新研究院及博物馆的玛丽娜·奥特罗·韦其尔则深层讨论“柔软的机器”与人类协作的联系。随后,两位嘉宾回答了观众针对“柔软的机器”所提问题。

图6_尼古拉斯·科洛迪(调节实验室)论坛分享

深双展因其开放性及公益性,始终推动深圳往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在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上提出新锐观点,给出属于深圳的个性化回应,交出深圳方案。其展现了特区的前沿创新精神,成为了深圳面向国际的文化品牌展会。在回答“我们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模样”的问题上,深双展从科技创新、城市空间、科幻艺术等层面,通过140余件创新作品,历时四个月,举办两大主展场、九大分展场,给我们带来一段持续升维,从微观到宏观的未来城市旅程。通过这些融合建筑文化与科技交互的作品,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具有强大感知力与创造力的智慧城市正离我们不远!

“城市建筑”不仅只是建筑规划专业人士的分内事,还是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所息息相关的话题。从顶层建筑设计规划到市民切身生活体验,深双展所覆盖的是全民生活文化盛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本届深双展部分作品虽未能如期展览,但由疫情而引发的城市建筑与空间文化的思考同样呼应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意义。从全球性突发流行病到城市空间机器的建设,人类不单只是克服疾病难题与解决空间问题的答题人,更应该是把握环境变换下的机遇,建设社会智慧城市的规划者,执行者,感知者。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