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慧金科:解决金融机构在不同落地场景中的痛点
2020-04-07 23:01:05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2017年年末,随着资管新规议题发酵,国内金融行业迎来后监管时代。不论是银行、互金、消金,还是金融科技企业,都在向更高层级的规范迈进。在这条路上,融慧金科以为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控服务为发力目标,志在解决金融机构在不同落地场景中的痛点。
融慧金科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羽
此前,由百融金服、同盾科技、平安壹账通、冰鉴科技、品钛等为首的金融科技企业已在风控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外界看来,成立稍晚的融慧金科,如要破局难度较大。但在融慧金科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羽看来,金融科技的春天才刚刚到来。如果以现金贷新规作为划时代节点的话,融慧金科并非一个‘后进者’。
从现金贷迎来新规后,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科技行业在如何快速适应新规、抢占同业竞争制高点等各个方面,痛点是多元化的,亟需整体赋能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融慧金科处于后监管时代的早期。
相较金融机构,融慧金科兼备深度学习技术和金融风控能力,以解决金融机构在不同落地场景中的痛点,这也是融慧金科的核心价值所在。具体而言,融慧金科可以提供三种不同层级的风控服务。
第一层,标准化风控产品。采用API接口方式进行系统对接,帮助金融机构快速解决征信不全、风险模型精准度不高等问题。该层级服务包括C端和B端标准化风控产品:C端标准化风控产品,主要基于客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画像,开发多头借贷指数、地址诚信指数、风险关注名单、反欺诈模型、信用风险模型、贷中监控方案等一系列线上风控产品。B端标准化风控产品,主要包括基于全量工商和司法信息的风险模型、企业家族关联知识图谱、经营场所景气度模型等。
第二层,定制化合作建模。基于金融机构自身业务与授信人群特征,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精准获客、反欺诈和信用风险模型。
第三层,体系化风控系统。根据金融机构自身风险偏好和目标客群,提供量身定制的“获客-产品-系统-风控”全套线上消费金融业务整体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三种服务模式,融慧金科目前已与多家客户签约合作。在标准化产品模式上,目前融慧金科已上线一系列产品,如多头借贷指数、地址诚信指数、风险关注名单、反欺诈模型、信用风险模型等;在定制化合作建模方面,融慧金科自研的风险画像已与头部互联网金融机构客群样本实现融合,并在合作机构贷前和贷后风控发挥作用;在体系化风控系统方面,则与银监会首批发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实现“端到端”风控服务的合作。
融慧金科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羽
张羽表示,融慧金科建模时并不追求算法的“高大上”与技术的“酷炫”,一味迷信技术是行不通的,实验室中的好模型,实践中的差模型,见得太多了。因此,融慧金科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将模型结构搭建得非常稳健,确保模型上线后具有足够的风险区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
对于融慧金科这样的金融科技服务商,即既要懂金融,也要懂科技,让金融和科技在每一个员工的脑子里都能擦出火花来,形成化学反应。
事实上,这也是融慧金科核心成员秉持的一大特质。不管是创始人王劲,还是首席科学家盛军,抑或首席运营官张羽,皆有在美国运通公司和百度金融多年的从业经历,且管理过十几个国家、不同经济周期和监管环境下的线上信贷风险和资产组合,具有丰富的金融风控管控经验。正是这种风控和互联网金融的长期综合实践经历,让融慧金科创始团队对中国的金融环境具备更为深刻的认识。风控的专业技术,其实本质是理念与实践的反复锤炼,也是科学与艺术的统筹驾驭。张羽曾说,“我们将多年跨国风控经验和技术带回来,服务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使互联网金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得到“普惠”,这就是融慧金科的社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如何在实际业务运行中平衡‘金融’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二者在融慧金科内部不是‘简单平衡’的概念,而是‘深度融合’。因为融慧金科并不做金融业务,而是利用科技和专业的力量,为金融科技企业或金融机构赋能。中国金融环境迎来持续趋严的监管态势,不仅对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件好事,对融慧金科这这类金融科技服务商也是件好事。金融监管就是管风险的,监管越严格,市场越规范,越能引导金融机构提升自身风控能力,这恰是融慧金科可以发挥作用的时机。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