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观察 > 正文

翼龙贷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主动作为助力精准扶贫

2020-03-29 11:08:38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翼龙贷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主动作为助力精准扶贫: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分析,翼龙贷在贫困地区的借款97%以上处于10万元以下,其中3/4以上处于5万-10万元的区间...

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分析,翼龙贷在贫困地区的借款97%以上处于10万元以下,其中3/4以上处于5万-10万元的区间。这一金额性质其实符合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特征。按照在贫困地区大约每增加3万元生产资金注入,就能解决1个人员的就业问题的论断,翼龙贷至少已帮助解决数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这对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作为主战场的县域经济却面临着金融机构网点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服务辐射面窄等诸多短板,影响脱贫攻坚进程。为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推动金融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包括农行、农信社以及翼龙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主体都在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满足农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中国特色的扶贫小额信贷

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扶贫小额信贷可以说是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的金融扶贫产品。这款用中国特色的办法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难题的产品政策要点为“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

近日,银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通知》,重申了上述政策要点,同时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应包含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借款人年龄上限可放宽到65周岁。

“唯有瞄准需求,才能精准服务;唯有量体裁衣,才能有效供给;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金融回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本源和初心。”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表示。

同时,通知还强调扶贫小额信贷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不能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继续禁止将扶贫小额信贷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政府融资平台或其他组织使用。

“此举不仅解决了农户贷的到、用得好。而且在特定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服务特定对象,既能够更有效率、又体现公平。”以内蒙古为例,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7亿元,覆盖贫困户29.2万户(次),贫困户获贷率达到52%,存量贷款户5万户,贷款余额26亿元。同样在安徽,截至2019年5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向86.24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6亿元。

实践证明,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相牵产生的扶贫小额信贷,增强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改善了贫困地区金融环境,更是实现了增加收入和发展产业双赢。

寻求突破的市场化金融扶贫

去年底,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金融扶贫要“回归常识,尊重规律,为帮扶区县出思路、出政策、出资源,帮助贫困地区找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培育完善市场机制,主动应对市场竞争,实现真正脱贫”。

而当前金融机构扶贫的模式基本上是通过放贷给对贫困户有帮扶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放大地区扶贫资金的效用,以此惠及更多县域经营主体和贫困人群。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信用水平及参与者的配合度参差不齐,这一模式并非在各地都适用。金融扶贫要想长期可持续,就必须在模式设计和落实中尊重县域产业发展特征和金融本质。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建议,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注重金融供给的多样性,发挥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准确把握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定位和落脚点,既要通过产业发展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又要通过发展小额信贷助推脱贫致富。

这便牵扯到经营主体的信用评级。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最新发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研究》建议,按照“信用评级指标萃取、信用得分求解、信用等级划分”的步骤思路,探索构建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型家庭农场、养殖型家庭农场、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四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体系,从主营业务和地域分布两个维度挖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的分布特点。

金融机构之外,各级政府还应坚持长效思维,充分了解贫困户和县域经营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制定,进而更深层次地引导贫困户形成信用和经营意识。

补充地位日益稳固的互联网金融

从贫困户到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新型主体之间,同样存在着需要帮扶且尚未达到小康水平的群体。

根据民建上海市委官网去年底公布的一份《关于通过互联网金融支持我国精准扶贫的建议》显示,很多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生活水准尚未达到小康水平但也不属于国家扶贫对象。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希望能够让参与者享受互联网金融创新取得的成果,拥有“获得感”。

虽然网贷的资金成本相对于直接放贷的机构要高,但对三农市场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金融或者信贷的可获得性,而且农业经营的毛利润率较高,“对于广大的三农的市场来说,如果能够得到更便捷或者对等性更好的金融服务,那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除具有成本优势、机制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借助技术优势,更好地辨别农户的个人信息,进行技术手段的风险管控。

经过十数年“三农”领域实践,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翼龙贷探索出多种有效的互联网金融助贫减贫模式。包括基于本地化020的互联网金融助贫减贫模式、基于农业供应链的产业化助贫减贫模式以及探索政企联动的助贫减贫模式等。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正视互联网金融平台助推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互联网普及与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内生动力及政策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

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本身,翼龙贷总裁陆奇捷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夯实自身的地位。一是从根本上践行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二是突破物理网点限制、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市场覆盖。三是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更有效控制经营管理成本。五是创造相应的风控技术,实现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

实际上,自2016年开始,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进入扶贫领域。除部分公益型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外,更具代表意义的则是以翼龙贷为代表的商业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全面进入扶贫领域。具体来看,在贫困地区除加快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稳步推进农村信用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资产确权和交易机制,充分改善农村金融司法环境,包括加快确立互联网金融主体资格、进一步完善失信惩戒机制等。”翼龙贷总裁陆奇捷建议。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