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观察 > 正文

双压之下房企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2020-03-16 13:54:05  

双压之下房企如何更好地“活下去”:一直以来,“房”都是众人最关心的资产,房价的高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然而,从近几年来的发展形式来看,房地产行业正在从赚快钱、赚大...

一直以来,“房”都是众人最关心的资产,房价的高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然而,从近几年来的发展形式来看,房地产行业正在从赚快钱、赚大钱的“黄金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白银时代”。房企巨鳄万科曾表示:“那个市场单边快速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个行业整体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白银时代的到来,让不少房企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瓶颈之中。

发展瓶颈之下的天不逢时

今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所难免地受到波及。万科提出的“活下去”再次成为各家地产业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对于此前一直行事“激进”的大型房企已经意识到,以往冗余的组织架构和繁复的管理方案,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时代,对企业内部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近两年,一些中小地产企业被迫“瘦身”,万科、碧桂园等大型房企纷纷走上了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之路,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组织调整。以华夏幸福为例,其一直有检视组织架构和业绩导向的传统,每年都执行10%-15%基于业绩的人员调整,目的就在于减负前行。

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之下,房地产企业还处于适应调整期,而“新冠”无疑让这些企业迎来了更“坏”的时机。双重压力之下,“活下去”,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目标。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房企乃至其他行业兴起。

报道显示,绿地集团于近日对事业部层面人员职位进行调整,绿地香港也有高管换防的消息放出;龙湖自去年底起成立环京事业部以来,也一直在借此机会进行新一轮人员变动;春节前后,碧桂园也传出裁员消息;而万科的裁员风波一直是媒体关注的舆情点,近期万科南方区域本部发了一内部人员调整公告,一如既往地引来媒体关注。

华夏幸福此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而事实上,根据华夏幸福董秘林成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的介绍,之所以启动组织架构调整有两大背景:一是基于华夏幸福的战略再聚焦,聚焦核心都市圈,将资源和资本向华夏幸福业绩主产区倾斜;二是强化“做精总部,做强一线”的经营导向,推行组织扁平化以减少中间环节,让管理者听得到炮火,便于更快更准的判断和决策。而这,也正是白银时代与疫情影响双重压力下华夏幸福做出的理性抉择。

针对这波“裁员潮”,各大房企也均给出了解释与回应,其中,“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能”、“企业发展规划”等几个词汇被频繁提起。针对这一次行业内的“大动作”,国内知名券商地产分析师认为,“这一轮看的话,他们的调整幅度其实都不大,而且调整后的组织效率更高,长期来看都不是利空。”

“活”一时还是“活”长久

商业世界面临着各种商业规则,有机遇也有风险,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在不好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活着”尤为重要。其实,活着有多重方式,以企业为例,可以是没有任何改变地全体员工一起苟活,多活个一年半载,然后共同“死去”;也可以是企业从长远考虑,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多方优化,这种活更像是“刮骨疗伤”,可能会很疼,但能够让企业活得更久,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真正的壮大。

从当前形式来看,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已成必然趋势,而这也必将涉及到人员流动,一部分部门、人员被撤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此时对组织架构的调整对企业的战略调整、长期发展将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正向效益。

事实上,地产业面临着两头灰犀牛。其中一个是住房制度顶层设计的大变——决策层已然认为通过市场化的供求关系来调节房价是失败的,政府对房地产的控制越来越无孔不入。另外一点,短期内压制房地产市场的货币因素,不止是利率水平,主要是首付水平——这是2009、2015促成房地产市场繁荣的直接因素。历史上看,只要没有房地产信贷“三降”——降总量、降利率、降首付,都没有房地产的暴涨。

当灰犀牛与黑天鹅并存之时,面对房地产企业的基于“活着”的各种动作,我们也不必风声鹤唳,盲目悲观,而要具体分析,理性看待。而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正在逐渐向好发展,疫情结束之后,房地产市场也将迎来回暖期。

最后,房地产的复苏,不再会是非常快速的复苏,而更大概率是温和的复苏。对于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样的温和复苏是最好的市场,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