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剧场要盈利不太难
2018-01-17 13:33:11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作者:李 晗
“所以说,一个好的剧场应该有自己明晰的产品定位和选戏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比较好的客群运营能力。”文娟说。
剧场行业要跨过倒春寒
根据2017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的数据统计,2017年北京观看各类型演出的观众人数达1075.8万人次,比2016年1071.4万人次增加了4.4万人次,增幅比例为0.4%,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毫无疑问,种种迹象表明,剧场行业的春天正在来临,民营剧场作为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一部分,也是前景广阔。但春天来临前的寒冬与倒春寒还需要一个过程。
孙亮认为,剧场行业法律制度和行业规则的缺失是制约民营剧场发展的关键。在国外,剧场很明确分为商业剧场和非营利性剧场,商业剧场遵循商业法则,非营利剧场则遵循非营利法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在非营利剧场中,年终的未分配利润不能分配给股东,必须用于下一阶段的剧场运营或者剧目开发。此外,中国缺乏良好的艺术评论机制,这使得剧场缺少相对合理的选择判断标准,从而导致民营剧场的发展摇摆不定。
而且,民营剧场的发展离不开剧目、剧场运营、剧场行业的大生态。好在,随着消费端对生活美学追求的不断提高,让演艺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意识到“这是拼内容的时代”。
但还有些问题不容忽视,剧目本身相当于产品端,如今当代年轻人生活在大都市,一方面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好处,一方面焦虑、不安、困惑以及感情上的喜怒哀乐都是需要关注的,也是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如何创意把握时代脉搏,是剧目创作者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剧场运营方面,很明显剧场硬件的增速高于其管理水平,因此,剧场经营人员十分欠缺。
“实际上真正的对手在行业外。”胡治国解释说,很多互联网栏目或公众号,他们线上有海量粉丝,现在他们还不具备把内容打造成舞台作品的能力,一旦这个能力突破了,对线下传统的民营院团来说,才是真正的“狼来了”,与其怕狼来了,不如拥抱“狼”。胡治国建议,单纯的剧院行业,要主动找到互联网内容,进行舞台化处理,用“互联网基因的内容+互联网基因的市场”手法,去解决剧场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说到底,这些问题最核心的是人才的问题,剧目是艺术质量的核心。当渠道、宣传、推广、资本都具备的时候,制约内容行业发展的就是人才了。吕固亮认为,除了剧目创作人才和演出人才,剧场最缺的是剧场经理,即能把剧目、剧场、观众全部打通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