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民营剧场要盈利不太难

2018-01-17 13:33:11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作者:李 晗

2017年12月,一则天津大剧院经营方易主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反对者认为,天津大剧院在北京驱动文化传媒公司运营的5年里,引进了不少高质

短期来看,剧场是毫不费力赚了钱,但长期来看,却是对辛辛苦苦做剧目的从业者的打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观众群体和剧场品牌也可能因此消失。

王音洁也坦承,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加持”下,不少戏剧项目申报变成了“填空行为”“表格行为”。

由此催生出剧场行业正徘徊的微妙期——到底是在政府的扶持下选择发展文化事业,还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

剧场同样是演出行业的终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能根据终端数据的反馈反向推动行业的发展。孙亮认为,以戏剧演出来说,其有行业特殊性,创制本身时间比较长,随着场次的增加,演出成本也在不断递增。文化产业更多体现的是剧场的产业特性,形成可模仿、可复制的业态或者商业模式。文化事业则是负责让观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当剧场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走向统一是必然的,也可以实现共赢,不同的是两者的占比分配。

无论如何,基本前提是要提高剧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来彰显剧场运营的专业性,由此才能根据剧场的不同定位进行后端的资源分配。

此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走向统一,就剧场行业而言,还需处理好国有与民营的关系。以往国有剧团有人才,但缺乏市场开拓能力。民营剧团市场开拓能力可以,但缺人才。人才的自由流动解决了,国有和民营相互合作,或许更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本身具有护根的功能,能让人安稳扎根下来。民营剧场有固定的场所,进入社区是推动双效融合的重要推手。孙亮解释说,此“社区”并不是住宅小区的概念,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概念,比如,人们想看北京味儿的剧,就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时候,社区中的民营剧场还承载了公共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在丰富当地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让他们能找到归属感。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让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常去剧场活动,下次有她们喜欢的剧目演出时,她们会有更高的热情去观赏。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观演文化,也就实现了双效统一的效果。

“难盈利”已成伪命题

几年前,剧场票房与成本的弱相关,使得剧场不盈利或者难盈利的状况成为常态。但在早已摸索出自己一套盈利模式的行业人士看来,“剧场不盈利”已成伪命题。

胡治国分析说,无法实现盈利的剧场一般都有以下几大问题。一是观念的问题。民营剧场,首先便是企业属性,盈利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诉求。而现在多数剧院、剧团的负责人是艺术家出身,艺术家思维与经营思维往往会形成碰撞,难以形成完美的融合,当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时,才能确保市场化运营的成功。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