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媒体人肖楠:“双减” “阵痛”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1-12-02 08:19:09来源:民营经济网  作者:肖楠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引起全国关注的“双减”政策。该意见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等9个城市为全国试点。目前,郑州市等多个试点城市陆续出台实施细则或相关举措,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效能增强,有序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之道返璞归真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家校社”协同的教育理念是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凝聚最大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本主义是教育发展的更高级阶段,代表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担当得起民族复兴大任。“双减”政策正是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落实推进实现“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智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略。

“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石孰有火? 互击而闪灵光。”家校社协同育人,改变的是家长,温暖的是孩子;和谐的是家庭,共赢的是社会。

“双减”政策之下,家庭教育在各地扎实有序的推进,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11月21日,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在调研基础上首次发布了全国各地在家校社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实践中的10个典型案例,希望通过调研挖掘优秀案例,最终提炼形成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从而推进全国各地家校社协同工作,赋能教育新生态。

父母需减轻焦虑 为师者愈发不易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近年来被资本裹挟、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行业“熄火”,进入规范发展的时代。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辩证的、有利有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前期一定会伴随着父母“不知所措”的焦虑和学校老师超时超量的“煎熬”。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父亲,我和很多不同学校、同龄学生的家长有过沟通。很多家长朋友跟我一样焦虑:孩子刚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大改革,“双减”来了,不参加校外培训,孩子成绩能跟得上吗?以后能考上大学吗?很多家长认为“是否真的减负,等实践验证”。 焦虑不是责任心的外在表现,而是家长外界自我双重加负造成的心病。作为父母需要减轻焦虑,扮演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角色,家校社积极联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教育领域的这场变革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就已启幕,新格局、新生态也随之出现:校外培训持续降温,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地位得以强化。随着一系列“减负”政策的出台,学校与教师职责的边界也被重新划定。很多学校的校长、教师、行政人员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从前,工作量呈直线上升态势,每天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作为全国试点城市,郑州市“双减”举措要求:“课后服务实行免费制度,要求各开发区、区县(市)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经费支持。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郑州市这一举措积极作为,有效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焦虑,同时给学校方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

新政阵痛终有时 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些年来,整个社会俨然被拽入教育内卷的漩涡:这内生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侧跟需求端的不完全匹配,外显于“起跑线焦虑”与“鸡娃学”的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律,孩子和家长负担越来越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内卷”非一日形成。在“双减”的同时,还得给家长的心病“减负”,给教师的非学科类工作量“减负”,否则“双减”政策估计难以“药到病除”,进而会催生新一轮的“鸡娃”竞赛。

教育减负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重大改革性新政策的落地施行,一定会经历“阵痛期”。“双减”政策是在对教培行业乱象科学有效的“刮骨疗毒”,这种“去资本化”、“去功利化”的阵痛在家校社携手努力下终会过去,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美好正在向新时代加速前来。

民心所向国之基 桃李盛世众望归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问题的民生工程。要充分认识到“双减”工作中央、省市有部署有要求,人民群众有期盼有需求,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切实增强抓好“双减”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系统稳妥有序推进,努力让教育回归校园,让培训回归教育本源。

当前,全国都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和将于202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精神。

11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重磅发布《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作业、考试进行了全方位的新规划。方案中“课堂教学应教尽教,提升娃们在校学习效率;课后作业严控总量,初中平均完成时长不超90分钟;完善招考制度改革,完善高中招录模式;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等方面系统地对“双减”后“学生如何能学得好,课堂教学咋改革,学生书面作业咋布置,谁来改,招考制度又有哪些变化?”一一作出解答。

只有强化家校社联动,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和家长愿减负、敢减负,才能形成推进“双减”的强大合力,在办好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进程中再下一城。中原大地河南在行动!“双减”试点城市郑州市在行动! 

责任编辑:HA0103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