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民营银行探索供应链金融潜力巨大

2019-11-11 21:16:05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陆宇航

随着银保监会下发《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行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再次得到政策鼓励

随着银保监会下发《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行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再次得到政策鼓励,继而进一步与核心企业等合作搭建服务上下游链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完善风控技术和模型,创新发展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在线审批和放款,更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可以看到,各类型银行把金融科技前沿成果运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步伐明显提速。把自身定位为互联网交易银行的众邦银行,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围绕供应链产业生态圈开展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9月底,众邦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360亿元,服务的个人、小微客户数则超过900万。

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众邦银行行长程峰阐述了民营银行布局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特别是对发力该领域背后的金融科技及产业互联网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尽解读,并分享了该行探索供应链金融的“独门秘诀”和最新动向。

《金融时报》记者:相比其他类型的银行,您认为民营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领域利弊何在?如何才能扬长避短?

程峰: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位者,民营银行并不是要与其他类型银行“正面交锋”,而是要进行差异化经营,共同服务好整个市场。差异化经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客群,另一个是服务模式。

首先,传统商业银行做供应链金融往往依靠核心企业担保,通常只辐射到核心企业所在供应链上下游的第一圈和第二圈,企业类型也多为中小企业。而民营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则是在产业链的第三圈、第四圈,是更广大的、以往未被覆盖到的小微企业,这是服务客群的差异化。

其次,传统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在实现形式上主要是离线金融,主要依赖核心企业、营业网点、客户经理所组成的线下重资产模式进行服务;而在场景金融和在线金融领域大行其道、全面渗透到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民营银行,依靠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所搭建的科技体系、风控体系和运营体系来服务小微企业。

民营银行之所以能做到差异化经营,主要得益于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众邦银行为例,为更好地服务产业互联网上各类场景的小微企业,民营银行摒弃传统银行的IOE架构,建立了“传统核心+互联网核心”的双核心系统,不仅满足了银行的基础金融服务需要,更能快速实现与交易场景的连接,进而输出金融服务能力。

说到扬长避短,众邦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战略级业务,并将所有资源都聚焦在一点,就是要将民营银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长处发挥到极致,真正打通实体产业的“毛细血管”,让金融活水流向以往未覆盖到的节点,解决小微客户融资“最后一分钟”的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金融科技为众邦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打开了哪些可能性?在科技转型已成为银行共识的当下,应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程峰:作为一行一店、经营时间尚短的民营银行,我们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获客、风控和运营的三大挑战,而金融科技为解决这三大挑战提供了有效手段。

首先是获客。众邦银行依托产业互联网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出华中地区首家开放银行,并打造B2B2C开放平台,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无缝嵌入产业生态的交易场景,通过可搭建组件式、模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即插即用”。同时还推出“E账通”体系金融输出平台,打通E账通与本行I类户和II类户,把业务和场景连接起来,并整合信贷产品,形成标准化可输出产品,高效切入合作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触达供应链全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将银行“开在”场景中。

其次是风控。众邦银行从开业之初就组建了自己的大数据风控团队,并自主研发了集反欺诈神经网络、生物雷达和智能建模于一体的“倚天”智能风控决策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已获得5项风控人工智能专利,申报了4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评分专利。

再次是运营。为保证金融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快速迭代、业务高并发的特点,众邦银行在科技研发层面提出了项目敏捷化、产品组件化、业务标准化和架构平台化的“四化”建设,同时还独创了“五角星”敏捷工作机制,将风险、产品、运营、科技和业务人员置于一个项目单元中,全面发挥民营银行组织灵活、决策链短的优势,绝大部分项目只需15天至20天就能完成。

要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应该在两个层面着力。

第一是人才建设,我们从成立之初就着力进行数字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60%以上的员工都是科技研发和大数据人才,有30%的员工来自于北上广深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具备最前沿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第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前不久,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实际上,我们2018年就在与中农网合作的茧丝项目中运用到区块链技术,同时,在物联网的应用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未来5G技术的普及将实现万物互联,它的节点更多、数据更及时、维度更丰富,将有效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质效。

《金融时报》记者:众邦银行在利用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方面,有哪些心得体会和突出实践?未来,还将如何推动该领域发展?

程峰:目前,我国银行业有约4600家机构,民营银行是这一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能鼓励开展创新型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大众。众邦银行正担当着这样一个补位者的角色。

基于对自身的定位,众邦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秉承着“专注产业生态圈、帮扶小微企业、助力大众创业”的使命,而供应链金融正是践行使命的“试验田”,也是助力我们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供应链金融是产融结合的最佳结合点,从长远来看,其市场发展规模有望超过14万亿元,而且其业务逻辑清晰,可依托不断发展的产业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构建全新获客方式、风控系统和运营体系,为以往未被覆盖的广大供应链小微企业服务。

当然,专注该领域也是基于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模式创新。

首先,我们具备股东的资源禀赋。面临转型的汉正街是中国的两大商品市场之一,我们的大股东卓尔在汉口北打造了一个集仓储、物流、商贸于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于2017年全面承接汉正街整体搬迁,汉正街大量商户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易场景。同时,原来的汉正街主攻线下,而加入汉口北后开始发力线上平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模式也给我们提供了新契机。此外,卓尔控股旗下的卓尔智联是全国最大的B2B供应链管理平台,拥有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等一系列产业互联网平台,围绕这些平台,众邦银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信息,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这与网商银行依托阿里巴巴平台服务电商小微商户的模式十分相似。

再从模式创新来看,服务小微企业一直是普惠金融的“难点”和“重点”,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领域出现了“不敢贷”和“不愿贷”的窘境。众邦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从一开始就摒弃传统金融高度依赖抵押物、担保及“三表”的模式,转而依托股东的产业供应链管理平台,围绕供应链上下游打造全新的“N+1+N”信用融资模式,通过构建交易行为可信、交易信息可得、交易风险可控的“交易信用”模型,聚焦小微企业实时经营情况,通过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及风险定价能力。同时,基于供应链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们推出了包括“邦信”“邦采”“邦收”3款子产品在内的综合供应链金融产品“众链贷”,以打通产业互联网上的各个环节和场景。

未来,众邦银行会将这套成熟模式向股东体系外推广,聚焦大商贸、大旅游、大健康这三个行业。据麦肯锡分析,在未来5年至10年,这三个行业发展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至20万亿美金,且年复合增长率在25%以上。同时,我们能在深耕过程中打造“爆款”,除了能得到这三个行业的合理利润,还能够享受其中的超额增长红利。

《金融时报》记者:第三方机构率先开垦并抢占消费互联网,并对银行业构成了颠覆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银行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布局,有哪些可以向其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优势?又应当如何看与其的合作与竞争?

程峰: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本质没有改变,第三方机构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对银行的挑战,让银行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通过连接,我们从线下获客发展到线上获客、从经验风控发展到智能风控、从纸质运营发展到数字化运营,与其说第三方机构对银行构成颠覆性挑战,不如说是给银行带来颠覆性改变。

在产业互联网这个较新的领域,银行业探索的步伐走得更快了。例如,众邦银行以“互联网+”供应链为突破口,通过连接B端来触达C端,在服务B端客户时也可以服务它下游的C端客户,大大降低了C端零售客户的获客成本,从而形成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良性互动。目前针对C端用户的纯信用贷款“众易贷”已经上线,形成了B端“众链贷”、C端“众易贷”的双轮驱动格局。

第三方机构擅长于获客,银行擅长风控和服务,二者合作是未来趋势。和很多产业平台合作时,众邦银行通过SDK、API、H5等方式将金融服务输出到平台底层,为平台用户提供无感的金融服务。我们并不会挖走平台用户,而是和平台共同做好服务,促进其良性运转。同时,我们依托平台流量和数据,可丰富和完善风控模型、提升运营能力,为今后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